- A+
座落在河北靈壽縣城北關西街的透雕石牌坊(見照片),始建于明崇禎十四年(1641),距今362年,歷經(jīng)12次大地震、21次大洪水,仍巍然屹立,雄姿不減,它以其構思精巧、結構嚴謹、雕工精細、造型完美而享譽全國。有史記載,石牌坊為明思宗朱由檢為時任吏部尚書的傅永淳(北關人)及其祖父母、父母的封典而建的功德牌坊。石料采用當?shù)禺a“靈壽綠”大理石。
石牌坊座向南北,兩面一體,橫跨街道,高12m,寬8m,進深2. 6m,為四柱五樓三重檐杭木結構。牌坊的四柱東西排列,組成中杭兩側配仿坊,在四柱南北向兩側夾柱石上,雕有八個大獅子和38個小石獅子,石獅子是聚財**的吉祥雕刻用品,大獅子滿頭漩渦狀的凰毛,張口露齒,眼呈蛋形,回首府俯既威武勇猛,又微帶笑意,乖巧可愛。形態(tài)各異的小獅子分別處置在大獅子身上,或立、或臥、或蹲、或伏、或昂首雄視、或躍撲嬉戲,形態(tài)傳神,栩栩如生。牌坊的柱面及橫梁之間勻布流云及各種線刻花飾圖案,這些圖案靜中有動,同中有異,使整個石牌坊似置于空中,飄飄欲仙,增加了*多的神秘。
牌坊*上端主間正脊之上,以神獸馱負寶瓶為頂飾,頗有南亞風格,反映出當時宗教對北方的滲透。牌坊中仿上*高一層出檐和兩配杭上的兩層出檐構成五樓,每層檐下均有石雕斗拱承托,中仿六朵,配杭各三朵,布局勻稱,靈巧而莊嚴,每層檐兩邊各有鷗吻裝飾一對,三對對稱。三層檐大小額杭上精雕各式流云,飄然若動。其下一幅“丹鳳朝陽”石雕。中層之間通間橫匾正書“三世中樞”四個巨大楷字,刀筆剛勁,力透石上,為石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匾下為六只瑞鶴翔云,再下為雙龍騰飛,采用鏤雕技藝,其刀法細膩逼真實屬少見,根根龍須細如竹筷與流云相連,達到了形態(tài)傳神與力學相宜的完美統(tǒng)一。匾下橫梁透雕三條巨龍,正中者屈曲蟠繞、凝視前方,左右者僅露龍首。兩側次間檐下各豎刊記一塊,一刊監(jiān)造官員的職銜、姓名、一記建造牌坊的年月“大明崇禎拾肆年歲次辛巳吉月吉日建”,其下東西托梁各雕有興云游龍,兩側兩層配仿橫梁上亦是透雕吉鳳和祥麟,東西對稱,雕刻精細。
牌坊結構采用木楔形式,從外觀上石料之間看不到明顯的結合縫隙,好象一塊通石雕成,雖歷經(jīng)幾百年日曬、雨淋,以及大水、地震、狂風等自然災害,
整體結構仍不變形,充分說明了牌坊建造者的高超技藝和嚴謹作風,實為罕見。
靈壽石牌坊不僅是我國石雕藝術的歷史見證,也是靈壽石材品質的歷史見證。
其他人閱讀了:
石牌樓石雕牌坊已經(jīng)遍布城鄉(xiāng)各地
- 我的微信
-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- 我的微信公眾號
- 我的微信公眾號掃一掃
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
賞